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现任领导
组织架构
名师风采
党建工作
党建通知
党建动态
党员活动
新闻动态
学院新闻
教务动态
就业动态
通知
专业介绍
校企合作
教学科研
实训基地
教学实践
科研成果
团学工作
团学机构
团学快讯
院系信箱
荣誉锦集
党建引领
教学科研
师生荣誉
其他荣誉
媒体关注

推普传乡韵 针尖绣古今 |“语你乡约”推普实践团探寻巫溪巴绣之美

本网讯 人文学院严思喆 报道  为探索推普+非遗的实践模式,8月7日,南昌职业大学人文学院“语你乡约”推普实践团前往巫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将普通话推广与非遗文化传承深度融合,用青春之力为乡村振兴赋能,为巫溪巴绣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image.png

推普团队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

巴绣是重庆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刺绣技艺,属于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深深扎根于巴渝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与汉族长期文化交融的珍贵结晶,以其独特的针法、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情闻名遐迩。在本次活动中,实践团有幸邀请到巴绣代表性传承人姚老师,为成员们详细讲解巴绣工艺。随后,实践团成员对姚老师进行了深入采访,围绕“巴绣”工艺的起源、当下传承情况以及未来发展期望展开交流。姚老师指出,目前巴绣传承人群体多为老艺人,语言交流障碍导致巴绣面临“本地热,外地冷”的推广难题。针对这一情况,实践团创新性地提出“非遗+推普”双轨并行模式,让普通话推广为非遗传承注入新活力,同时非遗传承也为推普工作提供多样化途径。

image.png

团队成员向姚老师进行简单的采访

在姚老师的热情邀请下,实践团成员亲身参与巴绣基础针法学习。从“十字针”到“一字针”,每一针每一线都传递着巫溪儿女朴素而伟大的创造力,饱含着对孕育于巫溪大地的盐文化、巫文化的深深敬畏,以及对这片土地炽热的爱。成员们在学习巴绣的过程中,用普通话讲述针法背后的文化密码,让推普借助非遗这根“针线”,串联起传承的新篇章。

image.png

团队成员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学习巴绣基础针法

当穿越历史长河的丝线与当代语言规范相遇,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就此展开。此次活动创新构建“非遗文化+语言赋能”双轨模式,普通话为巴绣打通传播脉络,助力其走出深山,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巴绣则为推普工作注入深厚的文化灵魂,让语言浸润在悠久的历史之中。这种以非遗为主体、以语言为羽翼的实践探索,为乡村振兴中的文化传承提供了生动而宝贵的范例,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普通话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初审:王 军

复审:陶树金

终审:宁 江

上一页:推普赋能传文化 追根溯源入史馆 |“语你乡约”推普实践团走进巫溪县博物馆
下一页:普语正音行 “童”行向未来 | 推普实践团深入丰益社区开展普通话推广活动

南昌职业大学 版权所有 赣ICP备150048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