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人文学院 刘万生 报道 为深化法律文秘专业学生对《民事诉讼法》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强化法律实践能力,并展示法学教研室教与学“双五环节”教学模式的实施成效,11月27日下午2点,法学教研室在一号教学楼403教室举办了《民事诉讼法》教与学“双五环节”公开课活动。授课人为曹静老师,展示的课程为《民事诉讼法》,参与学生来自法律文秘专业2301班,课程内容聚焦于“民事诉讼中证据的收集、提交、保全”。副院长张玉刚、教学办公室主任卢鹏燕以及法学教研室的多位专任教师莅临观摩、交流。
课程开始,曹静通过“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复习了上节课学习的“民事诉讼证据种类”。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不仅复习了前面学习的知识,也为接下来学习新知识铺垫了基础。
为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曹静采用了“项目式学习法”,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具体案例的分析,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深入探究证据收集、证据审查及举证责任分配等问题。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锻炼了法律实务操作能力。
课程接近尾声时,曹静组织了一场模拟辩论,围绕一个典型民事案件中的证据争议点展开。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地阐述各自观点,课堂氛围紧张而热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公开课结束后,所有观摩教师随即参与了“曹静老师《民事诉讼法》公开课评议会”。会议由教学办公室主任卢鹏燕主持。李娜副教授首先分享了听课感悟,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随后,与会教师围绕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生互动的有效性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宝贵意见。最后,张玉刚作总结发言,高度评价了曹静的教学表现,指出了公开课中的亮点与待提升之处,并鼓励教研室老师继续探索和推广有效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此次公开课及评议会不仅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教学风采和交流教学经验的平台,也促进了教师们对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深入反思与创新,对提高法律文秘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初审:沙渲沂
复审:卢鹏燕
终审:张玉刚
上一页:思政引领,统一方向:人文学院成功举办课程思政集中培训会 |
下一页:南昌职业大学与俄罗斯马里州立大学共谋合作新篇章 |
南昌职业大学 版权所有 赣ICP备150048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