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现任领导
组织架构
名师风采
党建工作
党建通知
党建动态
党员活动
新闻动态
学院新闻
教务动态
就业动态
通知
专业介绍
校企合作
教学科研
实训基地
教学实践
科研成果
团学工作
团学机构
团学快讯
院系信箱
荣誉锦集
党建引领
教学科研
师生荣誉
其他荣誉
媒体关注

挽雕弓满月,踏红色征程|记人文学院重走长征路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五)

本网讯 人文学院 晏语轩 姚诺妍 报道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时代的画笔描绘出一方土壤成长的印记,历史的辉煌悄然谱写出复兴的华章,12月27日,在学校的组织带领下,同学们来到了二郎滩渡口。

image.png

二郎滩渡口遗址

   早上八点出发,前往二郎滩渡口。在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的过程中,红军曾两次转战二郎滩,并在那里进行了著名的“二郎滩背水战”和“开仓分盐”等活动,形成军民鱼水一家亲的局面。这次胜利不仅增强了红军士气,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独立寻找正确军事路线的决心。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更加深入了解到其中的历史故事与意义,并明白了只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

image.png

二郎滩渡口景观

     下午同学们来到了乌江,也是这次走长征路的最后一个地点。强渡乌江是指1935年1月红军强渡乌江江界河渡口的军事行动,为红军赢得了宝贵的休整时间,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取得的第一个伟大胜利,打破了蒋介石企图在此歼灭红军的计划,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及黔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image.png

乌江景观照

    于此修建的中国工农红军南渡乌江纪念碑告诉着世人,红军强渡乌江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场战役的胜利,更是历史的转折点。同学们行走在乌江边上,迈出的步子与先辈们重叠,在无形之中感受到了长征的伟大精神,增强了历史文化意识,爱国感情油然而生。

image.png

南渡乌江纪念碑

中文国际教育B2303班的胡荣红同学说:“这段短暂的长征路,我不仅仅收获了纯真的友情,更体验了红军战士们的艰苦,从而更加磨砺了自己的坚定信念永远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我们新时代青年应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要爱国爱民,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中文国际教育B2301班的胡子涵同学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四渡赤水中央红军成功甩开敌军,保留兵力北上陕西会师,四次渡过赤水,让我深刻的明白了思维的重要性。”

商务英语B2301的倪文浩同学说:“感悟红色精神,在重温历史中立根铸魂。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种追求,一种动力,一种支柱,是攻坚克难,无往不胜的法宝。我们的伟大民族正是在这样的精神的照耀下,几经挫折,历经苦难,才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通过几日长征路的目所履历,同学们跳动的拳拳赤子心与爱国的情怀同频共振,恰似遮不住的红心隐隐,涌不断的热血悠悠。漫漫征途,路亦明兮,苦亦乐兮,上下而求索,中华儿女不忘先辈遗志,牢记初心使命,以此共勉,与君偕行。

编辑:王 军

复审:史雪飞

终审:舒红群


上一页:重游红军烈士陵园:寻找不灭的革命之魂|记人文学院重走长征路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四)
下一页:人文榜样|人文学院2006级法律专业校友李游获评全省优秀人民监督员

南昌职业大学 版权所有 赣ICP备150048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