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现任领导
组织架构
名师风采
党建工作
党建通知
党建动态
党员活动
新闻动态
学院新闻
教务动态
就业动态
通知
专业介绍
校企合作
教学科研
实训基地
教学实践
科研成果
团学工作
团学机构
团学快讯
院系信箱
荣誉锦集
党建引领
教学科研
师生荣誉
其他荣誉
媒体关注

重走长征路 砥砺忆峥嵘|记人文学院重走长征路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一)

本网讯 人文学院 廖丹丹 报道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丰富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途径,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2023年12月22日,南昌职业大学开展“重走红军长征路,接力奋进新时代”红色走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副校长聂剑等领导的带领下,人文学院商务英语2301班倪文浩、中文国际教育B2303班胡荣红、中文国际教育B2301班胡子涵三名同学跟随学校实践活动队伍参加此次活动。

image.png

聂校长与学生合影

   12月23日,在教官和老师的带领下,全体师生出发前往第一站----青杠坡会议遗址。在前进的路上,大家走在红军将士们曾经走过的小道,寻觅红军革命的足迹。在青杠坡会议遗址,大家缅怀了伟大的革命烈士,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以青杠坡战斗为核心的土城战役——毛泽东在遵义会议后亲自指挥的第一仗,是导致红军四渡赤水的直接因素。

紧接着,大家快速行进,前往下一站——女红军纪念馆。“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正是参加长征女红军的生动写照。在馆内,大家跟随着解说员,重觅红军的足迹,学习了四渡赤水的概况,了解了罗明,邓萍,王稼祥,王定国,贺子珍等先烈的英勇事迹,让同学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了女红军战士的重要性,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她们在宣传鼓动、发动群众、抢救伤员、运输、征集粮食、后勤保障等方面发挥独特优势,将“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句话发挥得淋漓尽致。

image.png

参观女军纪念馆

image.png

 解说员进行讲解

 随后,抵达最后一站——四渡赤水土城渡口。“四渡赤水”充分展现了红军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及共产党人不墨守成规、不因循守旧的创新精神。在这一站中,大家亲眼目睹了奔流不息的赤水河,体验了红军将士们一渡赤水的艰险,同学们感慨道:“我们可能无法感同身受,但是我们非常清楚那一定是段异常艰苦的路程,现在我们走过这道铁索可能只需几分钟,但他们当年也许以小时为单位来计算。”

image.png

参观四渡赤水纪念馆

中文国际教育B2303班胡荣红说:“在今天这段路程中,我不断将走、寻、看、学讲落到实践,晚上的党史学习,也更令我回味无穷,置身于红军圣地,亲切的体验红色文化,并且发扬红色精神,尤其是红歌嘹亮响起时,大家伙一起合唱,打着节拍,团结性无比的强烈,如同兄弟姐妹般,我们为之感到骄傲与自豪,可能当年战士也是在这样的温情中,更加坚定信念、砥砺前行。”

中文国际教育B2301班胡子涵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参观女红军纪念馆——女性在先天上就比男性劣势,但是她们怀着坚定的信仰加入红军,参加长征,为新中国的建立而奋斗。而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当肩负起建设祖国地重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武装自己,坚定信念,砥砺前行,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之才。”

商务英语2301班倪文浩说:“在前进的路上,看到东方太阳升起的瞬间,刹那间,时间更替,我仿佛看见了希望,那是革命战士们渴望胜利的强烈愿望。重温我们党的光辉历程,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意志的注脚和前仆后继追求光明的象征,长征精神是革命先辈为后代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通过今天参观的青杠坡会议遗址、红女军纪念馆和四渡赤水纪念馆,同学们重温革命历史,体验红色文化,缅怀死难先烈,更加了解当时红军是多么的辛苦,更加深刻地领悟伟大的长征精神。

编辑:王 军

复审:史雪飞

终审:舒红群

上一页:榜样力量|人文学院党委组织师生观看学习《榜样8》专题节目
下一页:人文学院开展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报告会暨警示教育大会

南昌职业大学 版权所有 赣ICP备15004836号-1